站在路边听鸟叫

发布时间:2008-06-03浏览次数:929

戴鸣钟,1914年生于江苏吴县。曾在上海南洋中学求学,1936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赴德国留学。1940年回国,先后任江西南昌国立中正大学、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教授、经济系主任、总务长。1964年调入上海机械学院,人教务长、副院长、外办主任等职。曾主编《大学德语》教材、《德语常用词组》。2007年3月14日,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3岁。

站在路边听鸟叫

——戴鸣钟教授重情重义的人生片段

他喜欢贝多芬,也喜欢听鸟叫

走得好好的,他突然停步,凝神屏息。“爸,你怎么不走了?”女儿惊异地问道。“我在听鸟叫。那鸟叫得很好听。”听了许久,他才缓缓移动脚步……他喜欢听贝多芬,喜欢听《蓝色的多瑙河》,也喜欢听鸟叫。

戴鸣钟教授学贯中西,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烂熟于胸,尤其精通德语。他年轻时留德4年,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生活的一板一眼、说话的细声柔气、诲人不倦的师长

风范、做人低调谦虚,无不留有德国情结。尤其年老后,他的性格异常安详清静。

他给护士写道:“等我病好了,教你英语”

哮喘是他的病根,一直缠着他到晚年。去年11月3日,他1日病发作,女儿打112,叫救护车送往华东医院。医生找他的住院己录,却怎么也找不到。谁知,91岁的他从来没

有住过医院。他不喜欢住医院。他说:家里安静。老毛病了,吃点药会好的。可这一次由不得他了。当天晚上,他即昏睡过去,医院开出病危通知单,组织抢救。翌日,因呼吸衰竭,戴教授的气管被切开,辅以呼吸机后,他清醒了,但再也不能讲话,只能用纸和笔与人交流。

女儿知道父亲很痛苦,可始终见他脸上带着微笑。他提笔在纸上写道:“今天几号?什么时候出院?我想回家。”女儿泪水直淌:“爸,等你好了,我们就回家。”医生问他:“痛吗?”他写道:“不痛。”医生又问:“感觉好吗?”他写道:“好。”他给一个年轻的护士写道:“等我毛病好了后,教你英语。”护士点头道谢,泪水模糊双眼。病房里的医生、护士都说:还没见过这么坚强、乐观的老人。

学生说:“这一辈子忘不了戴爷爷”

戴鸣钟教授面上很安静,内心却非常丰富,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外语是他的主业,不说了。他还爱好音乐、书画、古诗词、京剧、足球,还喜欢喝洋酒、啤酒,德国啤酒留给他深刻印象。

戴教授受人尊敬的不只是他的学问,还有他的人品。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平等待人,从来不端着教授的架子吆五喝六。学校“中德班”有位学生上门求教,戴教授本可以年老体弱谢绝。然而,他深知,作为一个老师、教授,将一个前来求教的学生拒之门外是不道德的。他收下了这位弟子,并要求他以后进门就讲德语,不可讲中文。这位学生在戴教授悉心指导下,勤奋刻苦,卓有成效。他说:这辈子我忘不了戴爷爷。

戴教授兼校外办主任时,少不了要宴请外籍教授、专家,每次宴请散席前,他总要将厨房间里的厨师和工作人员请出来,一一介绍给外宾。他说:不论职位,不论岗位,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

2002年,戴教授相伴66年的夫人去世,老人感情的天平失去平衡。他常常念着夫人,吃饭时,他将黄鱼里的一块脑骨取出洗净,在骨头上用红笔画了两个小红点,指着对女儿说:“一点是我,一点是你妈妈。”老教授重情重义。

今年3月14日,早春鸟鸣,可戴鸣钟教授再也听不到鸟叫了。他安安静静地谢世,没有遗言,也没有什么遗产,唯独留下了一房间书籍。

                                           (原文刊载于新民晚报,作者钱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