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百年塔钟敲响,唤起校园记忆。今天,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钟楼作为上理工复兴路校区校史馆正式开馆,重焕光华。
校史馆所在钟楼
115年前的春天,同济德文医学堂即在此(当时名“法华路”)购地营建校园,成为上海理工大学又一支文脉的源头。校史馆所在的钟楼为普鲁士风格建筑,拥有上海现存最早的塔钟。它于1909年由德国运至上海并安装于此,至今仍能正常运转报时。
上理工复兴路校区校史馆
我们把学校发展过程中,为新中国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管理精英等一系列劳动者的成就展示在校史馆中,对学生就是一个教育场景,”上理工校长丁晓东说,“从历史中学习,了解学长们当年为祖国奉献青春,今天的学生也要明白学习是为谁,学成是为谁作贡献。我们希望这个校区的学生能在这里开启大学的‘第一课’,完成毕业前的‘最后一课’。”
百十年来,复兴园承续知行相济、因物致用的办学传统,与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同频共振。从“教授高深学术,养成医工专门人才”到“培养高深工业人才”的育人目标;上世纪50年代,又在国内首设“三大动力”专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动力专业人才;无数毕业生奔赴荒漠戈壁,为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建设奉献了青春和智慧,创下了多个国内甚至世界第一……钱令希、周立伟等五位院士和谢雷鸣、方如玉等知名校友,在原子弹、核潜艇和钢铁等领域攻坚克难,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
中法国立工学院时期施旦民的中英文毕业证书、由学校编著的国内第一本《汽轮机制造工艺学》教材、1915年上海颜料商群体捐建学校第四宿舍经过和记有具体捐款数字的德文医工学堂功德碑、1909年建楼时的钟楼凤林瓦、1952年的土地地契……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在256平方米的展陈中,以史实和史料为依据,以校史演进为线索,全景式展现学校百余年来的文化传统、办学成果和社会贡献。
开馆揭幕仪式
百十年来,复兴园承继博采众长、融汇中西的开放视野,是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2006年,学校发起并携手英国9所名校,共同创办了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已成为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一张闪亮名片,也令这座充满历史感的校园焕发蓬勃活力。
新民晚报 易蓉